top of page
  • Facebook Social Icon
  • Instagram Social Icon

離異切片 Modern Slices :Escaping From Alienation

Updated: Hun 14, 2018

一場逃離辦公室的出走實驗


Designer

徐曉晴 / Xiao - Qing , Xu

陳宣方 / Hsuan - Fang , Chen


Keyword

+ Primitive Hut

+ Tectonic

+ Physicality

+ Subjectivity


社會學家馬克思曾提出“異化勞動”的概念:“工人在勞動中耗費的力量越多,他親手創造出來反對自身的,異己的對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大,他本身,他的內部世界就越貧乏,歸他所有的東西就越少。”

以前, 農業社會的"勞動"是以家庭為單位與自然結合,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產目的主要是為了滿足家庭生活所需,因此勞動是具有自主性與創造性的。然而,在資本主義發展的現代社會中,朝九晚五工作的人們成為“異化勞動”的體現。現代人為他人而工作,工作之於現代人就像是外在的、是即異己的,人們工作僅是為了維持肉體的生存。

由此可見,現代人為了工作而被平均得“異化”,都被迫處高效有秩序的時間廻圈上,而失去了人應有的主體性。我們試圖將時間廻圈分為:日、週、月、年四個層次。而這具有高度重複性的廻圈,成為現代人“異化勞動”下的“日常”。因此,當人們有機會從日常的強制性解放出來時,人們將試圖通過外部的逃離及追求自我本性,重新確立並彰顯自己的主體性。

我們在四個層次的迴圈中分別尋找到五個人們逃離異化的出口, 分別是:日之一小時午餐時間及下班後回家前的獨處,周之周休二日,月之5號發薪日到下個月發薪日,年之年假。而在五個時間切片中,從每年一次的年假到每天的工作日,時間片段越為密集,人們能逃離的距離就越近,因此越容易待在熟悉的環境中,在面對各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時,更需思考如何追求自我;反之,則是在外部逃離的過程中,尋求出口。

透過這五個時間切片,我們希望藉由身體性的方式,使得人們打斷原本在規律迴圈下所養成的身體習慣,重新定義與詮釋因為“異化勞動”而喪失主體性的現代人,如何重新尋找並定義自我。

我們選擇時間片段裡的極大值與極小值,藉由1:1實作的方式,來場逃離辦公室的行動實驗。


分別是日迴圈的[午餐屋]與年迴圈的[旅行箱]。

[ 日-午餐屋 ] : 透過定義「個人性的社會公共空間」,給予現代人在獨處的用餐過程中,與自我心靈的對話,重新意識到自我的存在。

[ 年-旅行箱 ]:透過移動,建構一場“旅行”,由書建構對異環境的想像,利用旅人自身的經驗,去製造脫離廻圈的出口。








在資本主義發展的現代社會中,朝九晚五的人們成為“異化勞動”的體現。現代人為他人而工作,工作之於現代人是外在的,異己的。由此可見,現代人為了工作而被平均得“異化”,都被迫處於高效有秩序的時間廻圈上,而失去了人應有的主體性。我們將時間廻圈分為:日、週、月、年四個層次。而這具高度重複性的各層次廻圈成為現代人“異化勞動”下的“日常”。當人們有機會從日常的強制性解放出來時,人們將試圖通過外部的逃離及追求自我本性,重新確立並彰顯自己的主體性。


我們在四個層次的迴圈中分別尋找到五個人們逃離異化的出口, 分別是:日之一小時午餐時間及下班後回家前的獨處,周之周休二日,月之5號發薪日到下個月發薪日,年之年假。

透過五個時間切片,藉由身體性的方式,使得人們打斷原本在規律迴圈下所養成的身體習慣,重新詮釋因為“異化勞動”而喪失主體性的現代人,如何重新尋找並定義自我。



Mga Kamakailang Post

Tingnan Lahat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