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Facebook Social Icon
  • Instagram Social Icon

群體記憶空間代表生產器 / 台北群體記憶空間的再生與重組


Designer

歐柏陞 / OU PO SHEN


Keyword

+ Permanence

+ Monument

+ Typology

+ Semiology


究竟甚麼是群體記憶?不同的世代對於同樣的場所可能擁有著不一樣的群體記憶,然而正是

這些疊加的記憶切片成就了一個場所的群體記憶。透過分析這些時代的記憶切片並以台北

舊城牆作為一種新的載體再現那些台北於發展過程中產生的群體記憶場所,並同時作為現

代人對這些過去場所之新的詮釋與群體記憶。






Aldo Rossi 在城市的建築一書中提及一個城市的身分來自於其發展歷史下所累積的人造物

之歷史。在不同的歷史點上構築出其自有的locus(場域)並於其中涵蓋乘載集體記憶的紀念

物。這些紀念物本身亦為permanence(持續性),即便內部功能不同但仍持續乘載不同時

間點的歷史記憶於一體的建築載體。


然而從民國60年起,在台北市的急遽發展下,持續性已跟不上時代變遷的腳步而在一次又

一次的都市變遷中消失,剩下權力性的紀念物;令台北的身分認同愈加混亂。然而那些逝

去的市民場所本身的歷史記憶與認同依然存在在曾經歷過那個時代的市民心中。


因此我希望透過台北西城牆之於台北市城市發展的意義作為一個紀念性載體去承載與喚醒

市民的集體記憶來重新連結台北在發展過程中所失去的身分。利用semiology(符號學),

與場所精神重新對逝去的集體記憶場透過解構後的元素所象徵的symbol(意義)進行重構形

成之於市民的refernt(解讀)的紀念物。以群聚的紀念物群來重塑一個延續逝去之場所的基

底而重現的新locus。

Mga Kamakailang Post

Tingnan Lahat

Comentá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