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er
楊奎洋/ Yang Kui Yang
keyword
+ bamboo
+ hexagon weave
+ wabi-sabi
竹是剛性不足韌性有餘的自然材料,每支竹桿都為獨立的有機個體,因此在建
築上受限於材料自身樣態大都以框架式結構或簇群成束的方式進行構築,透過
竹桿裂解成竹篾重新組構編織,竹編可否替代傳統竹結構系統? 為建築創造出
更自由的構築方式及想像? 設計目的在於尋找出竹材在形態、結構抗性及材料
感知的可能。
竹材是自然材料當中最難控制的材料之一,每根竹子都是獨立的有機個體,包
括纖維密度差異、竹節間距、寬度管徑等,此不規則的自然特性會在施作上造
成非預期的結果,例如纖維密度差造成彎曲不一而變形 、 靠近竹節的部分容易
斷裂 等,這些事情是電腦沒辦法精準模擬控制的,但同時也是竹材最具價值的
地方,人可以控制規則的形態,但竹材的不規則決定了細部構造上質感,亦即
非常接近茶道的"侘寂"思想,描述的是自然材料的不規則所創造出不完美、粗
糙的樣子,進而在材料的感知上找尋人在精神層面的解脫。
竹材是剛性不足但韌性極佳的材料,在傳統竹藝編織中,竹編大都以封閉的形
態出現,在設計上的挑戰是如何讓平面的竹編形成自由形態曲面並產生足夠的
結構抗性,工法運用結構性最佳的六角孔邊為基礎,並透過積層及覆層的方式
來產生二力系統增加曲面受力強度。
大比例實體模型是懸臂出挑且非對稱的曲面,此自由形態是傳統竹桿框架系統
及竹藝技法比較難做到的事情,而構造的優勢除了能讓竹編經由繞曲產生足夠
的抗性,同時能夠在小尺度之內做出大幅度變化,創造出更細微的感知經驗。
茶屋為設計的program,透過對竹編構造差異化的擾動及交錯起伏的排列規則
讓竹編織的密度及開口的大小產生出不同層次得陰翳狀態,使空間質感開始產
生變異,而此茶室設計是以路徑的方式進行配置,區分出庭園、入口及茶室,
從混亂中的影、混沌中的影及冥想狀態的影,陰翳本身的濃淡給予使用者不同
的自覺,而最終能夠在深沉的影之中平靜的喝一口茶。
Comments